Search


【西區門戶計畫大躍進 交六廣場改造工程啓動即將蛻變 廣場命名活動開跑】
<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西區門戶計畫大躍進 交六廣場改造工程啓動即將蛻變 廣場命名活動開跑】

今早(19日)主持由市府公園處、新工處丶交通局共同主辦西區門戶計畫大改造「交六廣場」蛻變記者會。市府交通局鄭佳良副局長、工務局黃一平副局長、張郁慧副局長、公園處黃立遠處長、公運處尚錦堂副處長及中正區公所陳奕源主秘共同出席說明。

「交六廣場」全區1.6公頃,自1994年都市計畫底定,規劃指定為人行廣場迄今,終於即將蛻變。交六廣場其前身為國光客運台北西站,自今年10月底搬遷後,市府新工處於11月1日開始進行地上物拆除,而公園處隨即也展開人行綠地廣場改造工程,全部廣場預計2017年3月底完工,開放使用。

此廣場位居臺北車站五鐵共構的特定區內,將創造全新的開放空間,讓南來北往的旅客及市民朋友享有舒適便利的行旅廣場;而廣場南側臨忠孝西路部分,將新設智慧候車亭及公車彎,【以車就人】的人本交通設計,讓市民及旅客能更快速、方便地移動與轉乘到達目的地,並解決部分忠孝西路公車停靠爭道的交通瓶頸。

臺北火車站每日轉乘旅客已超過50萬人次,依據維基百科資料其為全球排名第25名人潮最多的車站,僅在於日本的許多車站及巴黎北站之後。未來捷運機場線開通後,更顯現其扮演國家門戶的重要地位。

市府自2016年2月23日以最高效率拆除忠孝橋匝道引道後,即以打造國家門戶意象為願景,推動【西區門戶計畫】。其以忠孝西路為中軸,沿線兩側範圍包含玉泉公園、臺北火車站一路延伸到臺北市議會舊址,加上以北門為核心連結鐵道部博物館、北門郵局、攝影文化中心、國立臺灣博物館及撫台街洋樓等城市博物館群。該計畫特別以立體人行空間及歷史意象呈現,進行全區景觀規劃與人行環境整備;並輔以整體車行交通服務規劃與公車路線調整,預期將提升行旅的移動性與智慧化交通轉運服務。

「交六廣場」是【國門的客廳】,進出捷運機場線及台北車站地面層之交會口,市府公園處以【新門戶、新視野;TAIPEI TRAVEL PLAZA】作為主要設計理念,整備都市景觀及人本交通環境,在廣場上即可清楚看到「北門」、「臺北車站」及「臺灣博物館」,提供舒適的人行環境與動線,設計中運用喬木提供良好的樹下休憩空間,並營造廣場四季變化;同時廣場北側規劃了千坪綠地,可容納1,500至2,000人,未來可提供各類小型活動使用,例如野餐、團康、草地音樂會、燈會等。此外,並設置的12米景觀高燈,可以創造彷彿舞臺般生動的燈光效果,夜晚,旅客有如廣場上的主角。

市府公園處表示為了擴大全民參與,舉辦「交六廣場」命名票選活動,邀請市民朋友踴躍參加。詳細活動網站如下網址:
https://docs.google.com/…/1FAIpQLSeugdp7_6c_Q7F5IA…/viewform

本案成就「交六廣場」,特別感謝國光客運及台鐵局的協助與配合,並期勉市府團隊戮力達成於捷運機場線開通時啟用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高雄市副市長 前台北市副市長 前台南市副市長 前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
View all posts